丹霞山摩崖石刻群 康熙題字“別有天”
發(fā)布日期:2017-7-18丹霞山位于韶關市區(qū)東北約45公里處,歷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時代,就有古越先民在這里生活,留下了鯰魚轉(zhuǎn)文化遺址。
丹霞山的歷史文化資源較為豐富,人文景觀豐富,現(xiàn)擁有不可移動文物74處,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,即丹霞山摩崖石刻群,包括通天峽摩崖石刻群、別傳寺摩崖石刻群、夢覺關摩崖石刻、錦石巖摩崖石刻群;縣(市、區(qū))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,主要是一批古建筑、古墓葬、古遺址及巖畫。
通天峽摩崖石刻群,位于丹霞山主景區(qū)長老峰上層。主要分布在丹梯鐵鎖、御風亭、海螺峰、龍王巖四處。共有15處石刻,其中有丹霞山景區(qū)內(nèi)最大的摩崖石刻“別有天”摩崖石刻?!皠e有天”是康熙甲子年(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)遺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(chǎn),總長10.9米,高3.6米,最大的字寬2.84米,書法精妙,氣魄雄偉,有著極高的歷史、文化、書法研究價值。
別傳寺摩崖石刻群,位于丹霞山長老峰中層。以別傳寺老山門右側(cè)的凹形巖壁上分布較為密集,均為紅砂巖質(zhì)。共有30處石刻,年代自明代至中華民國,體裁有題字、題記、題詩、游記等,其中明代摩崖石刻2題,清代摩崖石刻20題、民國摩崖石刻3題、當代摩崖石刻4題,1題摩崖石刻年代不詳。由明末禮部主事李充茂所撰的“丹霞山記”開山記事摩崖石刻,共1344字,是字數(shù)最多的摩崖石刻,其字大如拳,端莊有力??逃谏介T峭壁之上的“丹霞”二字高2.7米、寬2米,所占面積將近20平方米,為清代康熙年間廣東按察使關中(陜西)王令手書,其書法精妙,氣魄雄偉。
夢覺關摩崖石刻,位于錦石巖南端百米處,坐東向西,依巖穴而刻。北宋時期,佛教居士法云在夢覺關休憩后,發(fā)出“半生奔波如夢幻,今日方覺此清虛”的感嘆,遂將該洞取名為“夢覺關”,明教諭李占春及清人譚曜等留有詩賦等摩崖石刻4題。4題摩崖石刻相連,面積4平方米。
錦石巖摩崖石刻群,位于長老峰下層。以大雄寶殿內(nèi)為最多且最為集中,共有摩崖石刻28處。年代由南宋淳祐六年至中華民國,以明清時期為最多,體裁有題字、題名、題記、題詩、碑文、游記等。 題字最大的為南宋淳祐六年趙汝耒所書“錦巖”二字,為楷書浮刻,每字高1.8米、寬1.4米,是目前所見丹霞山現(xiàn)存最早的摩崖石刻。而元朝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何大琳記述“大獠賊”攻打潼陽鄉(xiāng)石塘堡,迫使融州路(今廣西融安縣南)教授何天衢舉家避難,最后輾轉(zhuǎn)躲往丹霞山的經(jīng)過。史實的記事石刻,是重要的地方史料;還有明嘉靖二十一年韶州知府符錫題刻的“天造錦巖”、萬歷二十一年(1593年)南京禮部尚書王弘誨題寫的詩詞碑刻等,最晚的是民國時期林翼中題字。
錦江巖畫,在粵北地區(qū)屬首次發(fā)現(xiàn),位于丹霞山風景名勝區(qū)內(nèi)的瑤山村以南2公里的錦江西岸和東岸,兩巖畫相距400米,巖畫多為線刻。西岸巖畫刻于紅砂巖崖壁上,分布狹長,總長27米、高1米,面積較大,上刻人物、鳥、獸、花草、船、建筑等圖案,亦有題字題詞,刻有“寶祐六年、康熙”等字樣。錦江東岸巖畫面積相對較小,臨江可見,上刻人物圖案及“天下太平、天圣二年二月二十八日”等字樣。